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09的文章

傳播符號學理論第三章 傳播、意義與符號

圖片
一.符號學3個主要領域: (一)符號本身: 包含符號的種類、傳遞的方式,符號與使用者的關係。 (二)組成符號所依據的符碼或符號系統: 研究社會或文化如何應自身需要或不同傳播途徑發展各種符碼。 (三)符碼或符號運作所依的文化: 符號學的焦點在於文本。 二.符號3要素: (一)符號 (二)符號的指涉 (三)符號使用者 三.皮爾斯(Peirce) -美哲學家兼邏輯家 (一)意義的元素 1.客體(object):符號指涉本身之外的某事物 2.解釋意(interpretant): (1)適當的指意作用,為使用者對比符號的經驗結 果。 (2)隨使用者經驗範圍而改變。 3.解釋意與符號互為充分必要條件。 (二)符號的種類: 1.肖像(icon):肖像酷似所指涉的物體。 2.指標(index):符號就是物體本身或物體有實體的關聯。 3.記號(symbol):記號和所指涉的物體關係是一種慣例、約定或規則。 四.索緒爾(Saussure) -瑞士語言學家 (一)符號可區分為 1.能指(signifer):形態、色彩、聲音。 2.所指(signifed): (1)signifer所代表的內容意義。 (2)用以將現實世界分門別類以便理解的「心理上的概念」。 (3)決定於所屬文化。 (4)定義取決於此符號如何與其他符號區隔。 *索緒爾較重符號本身,而皮爾斯重視符號與客體。 (二)符號與其他符號的關係 1.系譜軸:可以選擇各種元素的地方。 a.同一系譜軸的各單元必有共同之處。 b.在系譜軸裡,每一單元必須與其他單元 分隔清楚;每一符號都具其顯著特色(distinctive features)。 3.毗鄰軸:一元素從系譜軸選出後,與其他元素組合,此組合即毗鄰軸。 a.著重各單元組合的規則或慣例。如:文法、旋律。 五.驅動性量表

傳播符號學參考用書

圖片
傳播符號學理論 Introduction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作者:John Fiske/著 原文作者:John Fiske 譯者:張錦華編者:曾淑正 出版社:遠流 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 作者:楊裕富 / 著 出版社:亞太 出版日期:1998年02月15日 符號與社會 作者:林信華/著 出版社:唐山 出版日期:1999年03月15日

傳播符號學第二章 其他模式

圖片
(一)葛本納模式 1.優點: (1)連結訊息和訊息所指涉的「事實」,我們因此能討論接收和意義的問題。 (2)將傳播過程視為二向度輪替所構成: a. 水平向度(認知或接受): 這個過程開始於事件E-亦即某件外在的現實事物,被M所感知。M接收E成為感知對象E 1 。 「意義」源自於外在刺激和內在概念的配合。而這種配合由文化所控制,我們內在的概念和思想模式,是文化經驗發展的結果。 b. 垂直向度(傳播方式): 當感知內容E1被轉換成有關事件E的訊息,也就是「SE」。S代表訊息的訊號形式,E是指它的內容。 (二)拉斯威爾模式 1.將商楠和威佛的基本模式口語化,運用於大眾媒介中。 2.強調要了解大眾傳播的過程必須研究此模式的每一步驟: (1)誰 (2)說什麼 (3)用什麼管道 (4)對誰說 (5)產生什麼效果 3.強調「效果」的層次,而非訊息意義。「效果」是指接收者由於傳播過程 中可變是要素引起,所做出可觀察、可測量的改變。 (三)紐康模式 1.針對人際社會傳播的三角模式。 2.A和B個別是傳播者和接收者。ABX是一個系統,意指內部的關係是互 相依賴的。 (四)雅各遜模式 1.符號學和過程學派的橋樑。 2.類似線性和三角模式,結合「過程」和「語意」學派。 3.首先建構了「傳播行為中的構成要素」。 (1)發話者傳遞訊息給收話者。 (2)情境:訊息指涉外在事物。 (3)接觸:發話者和收話者之間,物理性管道及心理上的接觸。 (4)符碼:訊息構成的意義構成共享體系。 4.以上六種要素皆有相對應的功能。 (1)情感功能:描述訊息與發話者的關係。 (2)企圖功能:此模式的終點,在接收者身上產生的效果。 (3)指涉功能:探究訊息的真實意圖。 以上三項幾乎等同紐康模式的A、B、X。 (4)詩意功能:訊息與他本身的關係。 (5)社交功能:像是訊息中的冗贅性。 (6)超語言功能:用來指認使用的符碼。

《傳播符號學理論》導論及第一章摘要

圖片
一.傳播2學派: 1.訊息的傳遞(過程學派) 注重傳送者與接收者如何進行譯碼(encode)和解碼(decode),及傳播者如何使用傳播媒介及管道。 2.意義生產與交換(符號學派) (1)注重文本的文化角色。 (2)取材語言學、藝術。 (3)視傳播為一種作品。 二.Shannon&Weaver線性傳播模式: 1.三層面: (1)技術:如何精確傳播符號? (2)語意:傳播符號如何傳送精確的原意? (3)效果:接受厚的意義如何有效地影響預期行為? 缺點:沒有回饋。 三.Redundancy冗贅性: 1.訊息中可預測或約定成俗的部份。 2.功能: (1)Shannon&Weaver所界定技術功能。 (2)社交的功能。 (3)冗贅性高→低資訊量→易於學習。 四.Jackbson雅各布雅-社交溝通: 指沒有新意,沒有資訊,為使現在管道暢通的傳播行為。Ex:打招呼。 五.ego-driver 自我驅策: 人們希望被他人注意、認同和接受的需求。 六.管道 資訊傳遞的物理狀態。Ex:光波、聲波、電話線、神經系統。 七.媒介 1.現場媒介:聲音、表情、身體。 2.再現媒介:圖書、繪畫、攝影、建築→文本。 3.機械媒介:電話、收音機、電視。 注: code符碼:需經譯碼-解碼過程。 signal訊息:單純物理刺激。 Symbol象徵符號:符號與其代表的事實存在約定成俗的通則。 八.feedback 回饋 1.使傳播者修正傳達訊息,接受者能融入情境。 2.強調回饋的模式較偏像模控學。

薇閣小電影

在Google中薇閣精品旅館在旅館關鍵字搜尋中,排名第19,搜尋量1000。 在奇摩中薇閣精品旅館在旅館關鍵字搜尋中,排名第9,搜尋量8572。 由上可知薇閣精品旅館在網站上已具一定以上的品牌知名度,薇閣於在台北市大直開了旗艦館,創新的以三段小電影來做為宣傳行銷手法結合電視廣告、youtube、搜尋引擎等元素,電視廣告沒把實際上帶有情色意味的內容播出來而只是留了搜尋詞,引起觀眾的興趣,讓薇閣小電影快速在網路上散播開來。 我是在看完影片後,才看劇情介紹的,影片畫面確實很美,但灰暗的畫面,剪輯的片段,並不能讓我完全瞭解劇情,在送餐服務中即使女主角沒能直接見到房客,我也未能直接聯想到那些畫面其實是女主角的幻想,而無味皂中我也沒能看出來一開頭製造肥皂的商人是女主角的老公,這或許也是希望網友能重複觀看或查詢的手法吧?然而其劇情文案竟然比影片應加吸引人、更有想像力,這對電影來說並不是很好的現象。 這三段小電影確實引起網友的興趣,在初期也曾在搜尋排行榜上,就我搜尋【薇閣小電影】的結果,除了在數個影音網站可看到這三部小電影,另外就是一些網友在自己的部落格分享影片,然起引起了討論的程度不如預期,就我單方面的感受,那些在自己部落格分享的網友可能都是受到奧美委託才放上影片的,其對於電影的評論可以說是相當平淡;如很有趣、請大家有空可以看看、自己最喜歡哪一段、有帥哥美女…等,而在youtube上的回應竟未能超過10個,沒有情緒性、辱罵的字眼,沒有引起正反兩方激烈的的辦論,或與是在台灣大家早就司空見慣,我曾看過很有趣的一段話;台灣沒有優良的戲劇編劇,因為厲害的編劇都去當記者了! 要能引起討論、具有爭議性,廣告不僅僅要跟其他廣告比,因為在台灣社會新聞、政治新聞一個比一個精彩,每個新聞真真假假,更加容易引起討論及傳播,網路上的廣告相較於電視廣告,觀賞者的自主性更強,如能確切引起觀賞的動機,其廣告效益當然更佳,但如果大部分的觀者像我一樣習慣了這些爭議性話題,觀賞兩分鐘就已失去耐性,那網路廣告的效益就大大不如半強迫性的電視廣告。 薇閣小電影的廣告效益到了三月可以說已近乎靜止,著實不符合廣告成本,有什麼可已讓他持續發酵呢?在此附上我無知、不專業的意見: 1.散發疑似走光的新聞,但不要將影像流出,網友自然會仔細觀看影片,列出每一個可疑的地方。 2.將其中一個演員捧紅,並作偶像包裝,只要他有人氣存在,這些影

Persons定義

A summary representation of the system's intended users, often described as a real people. Any project can have one or more personas, each representing a different kind of audience for the system. Also know as : user profiles, user role definitions, audience prof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