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09的文章

論文評析-《Transforming Taiwan Aboriginal Cultural Features into Modern Product Design:A Case Study of a Cross-cultural Product Design Model》

此篇評析論文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Rung-Tai Lin編寫的《Transforming Taiwan Aboriginal Cultural Features into Modern Product Design: A Case Study of a Cross-cultural Product Design Model》 前言 這是我第一篇認真細讀的英文小論,大致上它用字遣辭都不算太難,而研究者最後實際設計的4個產品都頗有趣,尤其是Figure13中的〝Our Cups〞,我曾在設計展中看過,現在能進一步知道它的設計理念,特別讓我有感觸,但我閱讀英文速度過慢,導致我較難融會貫通。 內容概述 一.一開始強調要在全球市場具競爭力,必須與其他商品作區隔。而台灣的原住民文化元素的轉化及引用可以提升商品價值。 二.文化內涵的三個層次對應設計的三個層次: (一)1.物質的文化-包括食物,衣服和與運輸相關的物體→2.社會的文化-包括人類的關係和 社會的組織 →3.精神上的文化-包括 藝術和宗教。 (二)1.故事,情緒和文化的特徵→2.處理功能、操作、可用性和 安全→3.顏色、質地、形式、裝飾、表面典型,及相關細節。 三.四個設計步驟: (一)調查/設定一個使用情境 (二)說一個故事 (三)發展一個劇本 (四)設計一種產品 四.本研究的主角:排灣族的連杯,族人稱為「linnak」的詳細介紹。 五.四個由「linnak」發想出的產品 (一)Outer level:〝Our Glovers〞 (二)mid level:〝Our Cups〞for mother and child (三)mid level:〝Our Cups〞for cups (四)inner level:〝OurPots〞 評析 1.題目過長,也是以什麼…例。 2.四個設計步驟彼此間似乎很類似,不夠清晰。 3.第四個產品設計在我看來有些牽強,為什麼前面三個產品設計都是用來聯繫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而〝OurPots〞卻是為了人與自然。 4.在產品設計上,不僅要追求好的使用性,其個別內涵的文化更是提昇產品價值的關鍵,此研究確實是為此時代之所需,這也提醒我在論文上不僅要看自己興趣能力所在,更要觀察時代趨勢,才能做出有價值的研究。

讀英文小論

圖片
最近在讀一篇謝寶泰老師要求我們閱讀的小論 Transforming Taiwan Aboriginal Cultural Features into Modern Product Design:A Case Study of a Cross-cultural Product Design Model 簡單的來說是一篇關於原住民文物特徵如何帶入現代產品設計的研究。 讀英文對我來說,並不算太難,畢竟現在有那麼多方便的字典工具。 但是英文畢竟不是我的母語,閱讀時好像隔了一層霧,比起一些更深入引用理論的論文 ,它英文寫的簡單,我看了卻模糊。 沒辦法直接看出它論文的優缺點確實惱人。 全文最重要大概就這個"three layers and levels of cutural objects and design features" 是它設計概念的基礎。 以下附上:此論文單字:(某些讀過或常聽的單字竟然不認得了...) Aboriginal土著的;原始的Cross十字形; 十字形裝飾物primitive原始的;遠古的;早期的 craft工藝,手藝 potential可能性;潛力,潛能 enhance提高,增加(價值,品質,吸引力等) recognize 認出,識別;認識[(+as)] 正式承認;認可,認定[(+as)] global全世界的 evidence證據;證詞;證人;物證 跡象 prospect前景 crucial決定性的,重要的element元素 application應用, explore探究 extract採掘;提取,提煉attempt 試圖;企圖advantage優點,優勢contemporary當代的 consumer消費者 排灣族的連杯,族人稱為「linnak」literally照字面地 appearance外貌,外觀;外表 operational操作上的reference參考,參照;參考文獻;出處 herein此中,於此interwoven interweave的過去分詞 使交織 使混雜 relevance關聯;適宜;中肯 proposed被提議的;所推薦的 blend使混和,使混雜;使交融 significant有意義的;意義(或意味)深長的 influence影響,作用 Dutch荷蘭 distinct與其他不同的,有區

傳播符號學理論第五章 意義

圖片
一.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巴特理論的核心-「符號」含有兩個層次的意義 1.明示義(denotation): 一般常識;符號明顯的意義。 第一層次的意義,描述符號中符號具、符號義之間,及符號和它所指涉的外在事物之間的關係。 2.符號如何製造意義的第二層次有3種方法: (1)隱含義(conntation) a.說明符號如何與使用者的感覺和情感及其文化價值互動。 b.依據第一層次的符號具產生,同時受解釋者與符號或客體影響。 (2)神話(myth) a.一種文化思考事物的方式,一種概念化事物,理解事物的方式。 b.強調神話另一面是它的「動態性」,會改變以順應文化價值的改變。 (3)象徵(symbolic) 物體由於傳統的習慣性用法,而改代其他事物的意義。 二.隱喻與轉喻 1.雅各遜和霍爾相信隱喻與轉喻說明了訊息產生指涉功能的基礎方式。 2. 隱喻(metaphor) 通常以一般日常熟悉的來代替不熟悉的,同時利用字詞間的「相似」和「相異」之處。 3. 轉喻(metonymy) 以現實事物的某一部份,來替代全部。 包括高度任意的選擇。例如:新聞由任意的畫面來說明整體。

River of no return-大江東去

River of no return 無意間聽到這首歌 非常抒情感性的嗓音 沒想到竟是性感女神-瑪莉蓮夢露 所唱 跟大家分享一下 If you listen you can hear it call Wailaree Wailaree There is a river Called the River of no return Sometimes it's peaceful And sometimes wild and free Love is a traveler On the River of no return Sweptg on forever To be lost in the stormy sea Wailaree I can hear the river call No return no return Where the roaring waters fall Wailaree I can hear my lover call come to me No return no return I lost my love on the river And forever my heart will yearn Gone gone forever Down the River of no return Wailaree Wailaree He'll never return to me No return no return 這首歌講的是愛情消逝就不再回來 但我聽這首歌 想到的卻是-逝者如斯 不捨晝夜 時間一直度過 不再回頭 在即將邁入30的年紀感受更深

靈異照片

圖片
上星期日4月19號 我跟朋友到橋頭糖廠走走 碰到一個很有趣的活動 - 暗房時光 這是國科會的一個活動 他們利用針孔成像的原理 做了一個小紙箱 在紙箱裡放入感光相紙 我們完全憑直覺照相 沒有觀景窗 選好想拍的景色 將擋住前面小洞的紙片抽起 放置30~60秒 再跑到他們利用防空洞做的暗房 看他們洗照片 我曝光時間太久 整個都灰灰暗暗 放置時間中 還有人到前面晃了一下 不過這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經驗 也在這附上他們的網站 幫他們廣告一下 數位島嶼 加入會員 有免費的相簿 然後順便嫌棄一下他們的首頁 怎麼會那麼多人喜歡做影像跑馬燈阿?? 點選 還要等他跑到適中的位置 也太麻煩了吧?

傳播符號學理論第四章 符碼

行為符碼與指意符碼 一.行為符碼(code of behavior) 法律條文、行為態度、球賽規則。 二.指意符碼(signifying code) (一)符號的系統 (二)特徵: 1.有1到數個可供選擇的系譜軸,單位組成毗鄰軸,組合方式依規則或慣例。 2.具有傳遞意義功能。 3.使用建立在使用者的共識及共同文化基礎上。 4.具有社會和溝通功能。 5.其傳遞透過適當的管道和媒介來進行。 解析式符碼與數位式符碼 一.解析式符碼(aralogue code) 單位間是連續的。 二.數位式符碼(digital code) 單位間是具明顯間隔的。 再現符碼與現場符碼 一.再現符碼 能獨立存在的訊息,功能在於構成文本。 (文本=肖像符號+象徵符號) 二.現場符碼 (一)具指標性,不能獨立於其指涉及其譯碼之外。 (二)例如: 肢體接觸、接近性、方位、外型、頭部動作、表情、手勢、姿勢、.眼神與目光接觸、 演說中非語言部份如音調符碼及超語言符碼-語氣速度等。 (三)非語言傳播(NVC) 1.透過現場符號傳達。 2.功能: (1)可進行情境的互動影響。 (2)傳播指標性訊息。 精緻符碼與通俗符碼 伯恩斯坦(兒童語言研究學者)的符碼分類 一.精緻符碼 1.較難、可書寫、適再現訊息 2.抽象、難預測,擅指涉功能 3.促進「個人意願」表達,強化個人情感表達 4.忽略非語言傳播 5.抽象、普遍、非現場狀況 6.靠正規教育及訓練 7.結論:中產階級兒童傾向使用 二.通俗符碼 1.較簡單口語化,似現場符碼 2.易重覆預測,社交>指涉功能 3.顯示「社交關係」,維繫族群情感 4.非語言符碼互動產生 5.表達具體、特定、現場式的情境 6.由共同文化經驗傳承 7.結論:工人家庭兒童傾向使用 廣播符碼與窄播符碼 一.廣播符碼(broadcast codes) (一)具「通俗符碼」特質-易懂、社群導向、傾向凝聚人與社會關係。 (二)賀爾(Hall):電視閱聽者介具「訊息來源」及「接受者」 1 .廣播為得大眾的接受,處理一般大眾關心議題。 2.閱聽者可決定訊息的形式。 3.廣播是制度化的活動也是社會的產物。 二.窄播符碼(narrowcast codes) (一)與「精緻符碼」有很多相似 (二)特定的、小範圍的、具精英特質、社會分化傾向。 慣例(convention) 一.重複使用的結果,有助於解碼、表現

超老梗-城市閱讀海報草稿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