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符號學理論第四章 符碼

行為符碼與指意符碼
一.行為符碼(code of behavior)
法律條文、行為態度、球賽規則。

二.指意符碼(signifying code)
(一)符號的系統
(二)特徵:
1.有1到數個可供選擇的系譜軸,單位組成毗鄰軸,組合方式依規則或慣例。
2.具有傳遞意義功能。
3.使用建立在使用者的共識及共同文化基礎上。
4.具有社會和溝通功能。
5.其傳遞透過適當的管道和媒介來進行。

解析式符碼與數位式符碼
一.解析式符碼(aralogue code)
單位間是連續的。

二.數位式符碼(digital code)
單位間是具明顯間隔的。

再現符碼與現場符碼
一.再現符碼
能獨立存在的訊息,功能在於構成文本。
(文本=肖像符號+象徵符號)

二.現場符碼
(一)具指標性,不能獨立於其指涉及其譯碼之外。
(二)例如:
肢體接觸、接近性、方位、外型、頭部動作、表情、手勢、姿勢、.眼神與目光接觸、
演說中非語言部份如音調符碼及超語言符碼-語氣速度等。
(三)非語言傳播(NVC)
1.透過現場符號傳達。
2.功能:
(1)可進行情境的互動影響。
(2)傳播指標性訊息。


精緻符碼與通俗符碼
伯恩斯坦(兒童語言研究學者)的符碼分類
一.精緻符碼
1.較難、可書寫、適再現訊息
2.抽象、難預測,擅指涉功能
3.促進「個人意願」表達,強化個人情感表達
4.忽略非語言傳播
5.抽象、普遍、非現場狀況
6.靠正規教育及訓練
7.結論:中產階級兒童傾向使用


二.通俗符碼
1.較簡單口語化,似現場符碼
2.易重覆預測,社交>指涉功能
3.顯示「社交關係」,維繫族群情感
4.非語言符碼互動產生
5.表達具體、特定、現場式的情境
6.由共同文化經驗傳承
7.結論:工人家庭兒童傾向使用


廣播符碼與窄播符碼
一.廣播符碼(broadcast codes)
(一)具「通俗符碼」特質-易懂、社群導向、傾向凝聚人與社會關係。
(二)賀爾(Hall):電視閱聽者介具「訊息來源」及「接受者」
1 .廣播為得大眾的接受,處理一般大眾關心議題。
2.閱聽者可決定訊息的形式。
3.廣播是制度化的活動也是社會的產物。

二.窄播符碼(narrowcast codes)
(一)與「精緻符碼」有很多相似
(二)特定的、小範圍的、具精英特質、社會分化傾向。

慣例(convention)
一.重複使用的結果,有助於解碼、表現族群特色。
二.高度順應性,缺乏原創性。
三.借慣例形成的共識多為不成文規定。

艾柯(Eco)-歧異解讀
不同文化、經驗造成不同解讀。

任意符碼
一.明確易瞭解
二.符號具與符號意存在成文的、明確同意的關係。
三.具象徵性、明示性、非個人的穩定性。例如:4×7=28的定義。

留言

minimickey5@msn.com表示…
您讀完第四章啦?我有跟黃老提到你在部落格寫作業的事XD,他說:這個也查的到呀!
吳照菁寫道…
敢問您是??我聽黃老說有人特地打電話告訴他我把摘要po在部落格,嚇我一跳...
minimickey5@msn.com表示…
我是亞洲大學的學生,才沒有特地打電話哩,你被老師唬了XD,就下課閒聊時聊到的。
吳照菁寫道…
原來如此~我還以為你是老師 哈哈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傳播符號學理論第三章 傳播、意義與符號

傳播符號學理論第五章 意義

符號學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