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09的文章

傳播符號學理論第七章 結構主義與應用

圖片
  符號學是結構主義的一種形式,強調唯有在我們所屬的文化裡,透過其概念與語文的結構才能認清這世界。結構主義的宗旨是要發現人們如何感知這個世界,而不是發現這個世界「是」什麼。因此,結構主義否認有所謂的「最終的、科學的真理」 一.分類與二元對立 1.李維史陀認為語言的系譜軸,也就是其分類系統較其他面向重要。 2.二元對立是一個由兩組相關聯的類目所組成的系統,他以最單純的形式包括宇宙萬物。 3.任何東西不屬於類目A即屬於類目B,我們是以這樣的分類方式來瞭解世界。 4.二元對立是人腦物理結構的產物,非任何文化或社會獨有。 5.特例:自然類目是一連串的類比連續狀態,而不是可截然區分的各類目。例如:土地到水-海灘、流沙、泥濘便是純然二元對立的類目。 二.模糊類目 模胡類目是不能二分的,是跨越兩者,使二元的界線模糊。同時有對立兩者的屬性。例如:介於人與獸之間的狼人、人面獅身。 三.結構性複製 李區(1964)發現我們用相同的結構來理解環境空間,我們與動物的關係,和我們與他人的關係。 空間:家—附近田野—野外 動物:家中寵物—農畜—野生動物 人 :家人—族人/鄰居—其他/外地人 而處於中間模糊地的就成了禁忌,例如動物中老鼠,還有「繼親屬」於家人和族人間。 四.跨界儀式 結構主義人類學家認為;由於類目間的界線十分重要,因此人類的社會會製造出種種跨界儀式,以疏離從這一類目跨到另一類目的困難,例如:成年禮、告別式。 五.自然與文化 李維史陀相信所有人類社會都試圖以他們想當然爾的概念分辨自然與文化的界線;例如烹調技術的過程,就是「自然」轉變成「文化」的過程(可吃與不可吃也是文化分類)。 六.迷思的結構 對李維史陀來說,迷思是將特定文化中二元對立的概念的深層結構,轉變成具有地方色彩的故事。最重要、有力的迷思能減輕經由二元對立結構內部矛盾引起的焦慮。 七.大眾文化的結構 以“搜尋者”影片為例 八.迷思與社會價值 1.羅蘭巴特認為迷思有階段基礎:意義由社會的強勢者為其自身利益所建構,而此意義卻能為從屬階級所接受-即使違背了他們的利益,因為這些意義已經被「自然化」、「合理化」。 2. 李維史陀是迷思為整體社會在應付困難與焦慮時產生。

日月潭紀念碑也來設計一下吧~

圖片
剛剛又看到陸客為了搶著日月潭紀念碑合影大打出手,這個很冏的新聞,忽然想到幾個點子;或許可以紓解這樣的狀況: 1.最單純的作法-多列幾個紀念碑 不過都得一模一樣才行,免得遊客特別要跟哪一個拍照有起爭執。 2.紀念碑建高一點 這樣大家一定是遠遠的拍,將紀念碑全貌拍下來,而非跟底部合影。 3.紀念圍牆 如果拉高行不通,那把它拉廣吧?想在哪拍都可以,圍牆可以做符號或山水的雕刻,怕擋住風景就玻璃加雷射雕刻? 4.大的六或八角柱 這樣有六~八個面可以拍,這樣排隊比較快啦~ 哈哈~我真是冰雪聰明?!!

《關鍵設計報告》讀後心得

圖片
  我並非設計科系出身,閱讀這本書可說是我初次比較完整的了解一些設計程序;即使許多出人意表的優良設計往往是這些設計大師忽然頓悟出來,而非按步就班的依照這些設計程序。但能學到這些並且看到四十多位設計大師其經典設計的過程,確實令人感觸良多;尤其是在比對我們這組在做國文數位學習網的情況下。   像是第三章中羅伯‧灰谷所提出的「Palm的禪理」,我們現在就一直在介面簡化及功能完整間掙扎,勢必要將功能做取捨及整理;而讀到第八章 多重感應與多媒體時,也不禁幻想如果在國文學習上,操作不侷限於滑鼠、鍵盤,例如在做習題時可以用搶答鈴或者其他更好玩的操作模式,必然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接下來,我想說說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部份: 1. 提姆‧摩特的引導式幻想 書中提到他將一群編輯帶到放有鍵盤、滑鼠的桌面前,但在沒有螢幕顯示、沒有程式運作下,請他們想像以此硬體執行。我非常佩服他的引導功力,我曾試圖請朋友幻想ㄧ個十分簡單的後台介面該如何運作,然要憑空想像著實困難。 2. 迷人但不實用的奢侈品-石井谷的PingPongPlus 我也很喜歡打乒乓,當球落於桌面所產生的光影漣漪更是深得我心,如果PingPongPlus有販售的話,他已經列入等我富有後的購物清單中… 3. 唐尼‧唐肯(Tony Dunne)與費歐娜‧瑞比(Fiona Raby)種種另類的未來議題 (1)「嗯嗯」午餐盒 假設當排泄物變成主要能源,設計「嗯嗯」午餐盒讓孩子帶回家來。 (2)實用寵物 當豬的器官可以移植在人的身上,我們在家中飼養著豬,並且設計出讓豬免受二手菸的裝置,及讓裝有豬器官的人確認自己不是豬的裝置。 這些設計幾乎已經進入藝術的境界,其目的跳脫商業行為,而設想各種未來可能的情況來做設計。 這本書可看出互動設計的趨勢,每一章節都十分精采再佐以影像檔可足見作者的用心。

關於Mr.6-劉威麟

圖片
初次知道Mr.6-劉威麟這個人是因為看到一本書-《網路紅事件》 這本書內容非常簡明易懂,宣稱將網路新鮮事一手掌握,後來發現這本書是他的部落格的文章集結而成,雖然能由此獲知許多創意的點子,但還是覺得不夠深入,部份網站難免會讓我認為有些廣告嫌疑-不過寫於部落格的文章太深大概也沒人會看吧? 另外分享最近一些在他部落格上我覺得有趣的文章 1. uSchool優學網如何默默取得台灣小學的8成市佔並獲利 2. Newsy打造每天5則「新聞懶人包」影片,給聰明人觀賞 3. BlackSocks.com靠「定期送到家」訂襪服務,成功賣出1000萬雙普普通通的黑襪子! 最後必須說,我們比起廣告會更相信部落格的文章因為相信部落格是用來交流、不涉及利益的一種工具,而曾幾何時部落格的文章已不再真實,不再是部落客的肺腑之言,閱讀這些都要有一些提防,不要盡信之! 下面列出網路上批評Mr.6的文章,大家自己判斷吧! 1. Mr.6 實作網站系列課程 (解密) 2. >Why I DISLIKE Mr.6 〈我為什麼不喜歡Mr. 6〉

HCI 2.0? usability meets Web 2.0-探討易用性與web2.0(一)

這是我試圖認真閱讀的第二篇英文小論 附上摘要部份笨拙的英文翻譯: The web has already dramatically changed society, but the web itself is changing. 網路已經戲劇性地改變了社會,而網路自身也正在改變。 Web2.0 sites mean that users have become the producers of content and the designers of each others' viewing experience. Web2.0網站意味著使用者已經成為了彼此所感知的網頁編輯者及設計師。 Technologies such as AJAX combined with public Javascript libraries have allowed applications to be deployed that once would have required extensive programming. 像是AJAX這樣結合了Javascript資料庫的技術已經被准許應用在需要廣泛程序設計部署上。 Open APIs and mashups make it difficult to tell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service, and application or a web page. APIs 和 mashups的技術開放使得分辨伺服器、運用及網頁變得困難。 So what are the challenges for HCI when every user is designer, and every menu a different behaviour, when experience outranks efficiency, and connectivity replaces consistency? 因此當每個使用者成為設計者、每份選單不盡相同,當經驗高於效率、連接性替換一致性的時候,人機互動的挑戰會是什麼呢? 此篇英文單字: HCI: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人機互動 dramatically戲劇性地;引人注目地 AJAX ->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

傳播符號學理論第六章 符號學與應用

圖片
一.以系譜軸、規範、毗鄰軸、歧異來解析一首詩:〈一個悲傷以前〉 (一)規範與岐異 1.規範(norms) (1)一種行為或評價在統計上的平均模式。 (2)可預期的、接近慣例的。 (3)規範與岐異之間的界線恆常在移動,並且是往中間移動。 (二)系譜軸與毗鄰軸 「一個…以前」這個毗鄰軸,其中間缺字的系譜軸應有下列特性: 1.用以度量時間 2.形容規律發生的事 3.可數的 而「悲傷」對三個特性皆屬異常,於是有了一組全新的意義;符號學上的分析可瞭解被破壞的常規是什麼,被破壞到什麼程度,有什麼效果。 (三)換碼測驗 1.功能: (1)找出系譜軸或毗鄰軸的各顯著特性。 (2)幫助定義其重要性。 2.技巧:更換毗鄰軸的一個元素,然後評估毗鄰軸的意義是否改變。 (四)錨(anchorage): 圖片中的文字功能 1.固定浮動的符號義,解除符號不確定的恐懼。 2.命名(denomination)。 3.第二層次的優先解讀。 (五)優先解釋 其提供模型幫助我們把訊息中的可協商意義和社會結構(訊息和讀者都在其中各自運作)連了起來。 (六)1972派金提出人以三種基本 意義體系(meaning systems) 來解釋或反應他對自身所處社會情境的知覺。 1.優勢體系或優勢符碼 傳遞優勢價值,社會所期待的優先解讀。 2.從屬體系 呼應賀爾協商式符碼接受強勢價值,承認既存結構,但不排除隨時提出要求結構內某團體改進的可能。 3.急進體系 呼應賀爾對立符碼,解讀方式完全拒絕優勢觀點與社會價值。對立解碼者清楚什麼是社會所優先期待的,但視之為錯則全然拒絕。 (七)意義由社會決定 1.赫爾和派金 讀者如何與文本互動決定於讀者所屬社會地位。 2.莫利(Morly) 其實驗顯示讀者如何與文本互動取決於社會力量;例如:教育、職業、政治資源、地 區、宗教、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