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讀書心得」標籤的文章

The Art and Science of Web Design

這本書從1965年開始將網頁的發展、功能、界面、架構..等,作一完整的描述,我遲遲無法看完這本書,一方面是英文實在很弱,一方面也是質疑2001出版的書,對於我到底能不能有幫助,一些現在理所當然的事在這本書上還是很先進的技術與理論,在看這本書時,常有這樣奇異的感受。 以下是第八章 摘要翻譯: 
The Art and Science of Web Design, Jeffrey Veen,2001 Object-Oriented Publishing 
物件導向出版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design’ and ‘programming’—or the even more disturbing nomenclature of ‘technical’ and ‘creative’—is artificial. 
 “設計”和”電腦編序”兩者之間的區別,或更令人不安的術語”技術”和”創造性的”,是人為的。 They are as intertwined as the art and science of Web design itself. 
它們作為網站設計相互交織的藝術和科學本身。 There was a time when all Web pages were simply text files on a Web server, for- matted in HTML, and updated by hand. 
曾經有一段時間時,所有網頁都只是文本文件在網站伺服器上,用HTML編制,並用手更新。 Building effective and manageable Web sites today requires dynamic, page-generating tools. 現今,建立有效的和可管理的網站需要動態,頁面生成工具。
 From simple include files to massive database-driven template systems, we’ll look at how the basic process of design and development is changing. 從簡單的文件到大規模資料庫驅動的模組系統,我們將會看到設計和開發的基本過程正在如何改變。 No longer can d...

設計好網站的黃金準則

圖片
作者:Jakob Nielse / Hoa Loranger 2008 編/譯者:張亮 出版社:悅知文化 Jakob Nielse 可說是研究網站易用性的龍頭老大,以下是我截取此書的重點: 研究方式 :「發聲思考」方法 為以觀察使用者行為為基礎,交給人們需要在網路上完成的真實任務,然後在他們瀏覽各種網站時進行觀察。 使用者被要求把他們在使用界面時的思考過程說出來。 兩個影音紀錄:一個是紀錄電腦的顯示器,另一個是紀錄使用者的臉部與上身,這些紀錄包括使用者評論的聲音。 回顧34個最重要的1994年研究可用性問題,看看哪些已經得到改進了,哪些已經不再成為問題了,哪些還像過去一樣重要:
 八個未改變問題: 被點選之後顏色不變的連結☆☆☆ 最古老的可用性準則即幫助使用者知道他們曾去過哪些地方,他們現在再哪裡,他們可以去哪裡—也就是他們網路上的現在、過去、未來。 沒有變化的連結顏色會引起導覽的困惑,因為使用者完全無法理解他們不同的選擇以及現在所在的位置。 破壞上一頁按鈕的作用☆☆☆ 統計結果顯示,「上一頁」按鈕通常是Web瀏覽器中第二個常用的功能(最常用是連結到新頁面) 「上一頁」按鈕可說是使用者的生命線。不管發生甚麼,「上一頁」按鈕可以解救使用者快速回朔。所以透過JavaScrip隱藏瀏覽器視窗的控制介面部份並不適宜,另外點擊開啓新視窗的連結也會破壞上一頁按鈕的作用,因為新視窗不會繼承原來視窗的瀏覽歷史,應加以避免。 開啓新的瀏覽視窗☆☆☆ 如果使用者需要額外的視窗,他們自己可以做到。開新視窗會帶來以下負面影響 :破壞使用者所期待的體驗 ,使用者的螢幕被他們不想用的東西弄得一團亂;妨礙使用者回到已使用頁面、擋住正在瀏覽的視窗,讓使用者以為一些連結是無效的,因為點擊這些視窗看起來沒有任何效果,實際上,資訊顯示被檔在後面的視窗中。 彈出式視窗☆☆☆ 相較於1994年使用者對於彈出式視窗變得更加厭惡,因為彈出彈出式視窗偏離使用者原有使用Web的期待,另外彈出式視窗內容容易出現到賭博和色情廣告。測試的結果,很多使用者會盡快將彈出式視窗關閉。 看起來像是廣告的設計項目☆☆☆ Web使用者是極端以目標為導向的。他們只尋找關心的訊息,而會忽略他人想要強加於他們的所有一切。 標語盲(Banner Blindness)和廣告雷達(Ad Radar)
屬用者被訓練出故意不看標語以及顯示出是無關訊...

原來人那麼好騙?

圖片
標題是我讀完這本書最深的感受。 收買感官,信仰品牌--打破商標後,品牌還剩什麼? 作者:馬汀‧林斯壯/著 原文作者:Martin Lindstrom 譯者:李振昌/譯 出版社:商智 出版日期:2005年03月11日 ISBN:9867969944 (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選下載 收買感官,信仰品牌 PTT檔 ) 現在商品好像沒什麼是真的可以信任了呢? 像是高級的克萊斯勒,他們汽車關門聲讓人自我感覺良好,認為就是這麼好的車才有這樣好的聲音,然而這樣的聲音卻是是他們研發部門精心設計出來。 而家樂氏的玉米片在吃時的清脆聲音,是研究室專為他們設計並且取得註冊商標。 這本書舉了許多這樣的例子;感官對我們有多大的影響遠遠超越過我們自己自以為理性的那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