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號 - 鰲魚2

一.鰲魚-解釋
相傳在遠古時期,金、銀色的鯉魚想跳過龍門,飛入雲端升天化為龍 ,但是它們偷吞了海裡的龍珠,只能變成龍頭魚身,稱之謂鰲魚 。
雄性鳌魚金鱗葫盧尾,雌性鳌魚銀鳞芙蓉尾,终日熬游大海嬉戲。

二.山東的嶗山與薛家島
大禹治水时,水流東海,到了山西河津遇到障礙。大禹請玉皇大帝帮助,玉皇大帝命東海龍王去治理。 而龍王把這個任務交给了鰲魚。 當鰲魚去河津路上,路过山東東南海邊時,因路上太疲倦了,在海邊睡著了。 这一睡,睡了九九八十一天,把河津的治水工程耽誤了。
天帝大怒,命太白金星下凡。 太白金星見鳌魚還沉睡不醒,於是斬了鳌魚的頭,那魚身留在沙灘,成了今天的“嶗山“,魚頭滚入大海,變成薛家島。
這神話至今還在山東民間流傳着。

三.鰲魚負山
古神話裡還有比較有名的“鰲魚負山”。 據《列子·湯向篇》記載:在渤海東邊,有一個大壑,名叫歸墟。 大地上八方九州原野的水,乃至天上銀河的水,全都流注在歸墟里面。
在歸墟里有五座神山;第一叫岱嶼,第二叫圓峤,第三叫方壺,第四叫瀛洲,第五叫蓬莱。
这些山和山之間相距七萬里,山頂平坦地為九千里,山上住着仙人和神人。吃著長生不老的仙果,頭戴著萬年不敗的鮮花。
这些神仙經常在五座神山間飛相往來,但它們也有苦惱的事情。 因为这五座神山都浮在水面上,無根無脚,随波逐流,随風漂蕩,萬一飄向北極,沉没在大海裡,神仙們再也没有居住的地方了。
於是,神仙向天帝去哭訴。天帝便命海神禺疆捉了十五條大鰲魚,三條鰲魚為一組,用鰲頭把五座神山頂戴起來。 六萬年輪流更替一次。 也就是設法把神山壓在鰲魚背脊上,這樣一來,五座神山就再也不會沉到海底去了。 這就是“鰲魚負山”的神話。
現在,杭州靈隱寺等廟宇裡所塑的神仙圖,鰲魚塑在最底層,上面是座座神山和如來、觀音等諸路神仙,這些,就是根據這一個神話典故而想像創造的。
《楚辭·天問》篇中有“鰲戴山抃,何以安之”之句。《列仙傳》中有“巨靈之鰲,背負蓬萊之山,而抃舞戲滄海之中”的說法。可見“鰲魚負山“是一個源遠流長的中國古神話。

四.龍伯釣鰲
在北海地區有一個龍伯國,龍伯國的人身材特別高大,都是像夸父一般。 他們從北海到歸墟,走不了幾步就到了五座神山所在。 他們聽說這裡有鰲魚,很感興趣,就用巨釣,釣走了六條鰲魚,合起來背在背上趕忙走掉,回到了他們的國家,把鰲魚殺了,用鰲魚的硬殼來占卜吉凶。這樣,原來頂戴著岱輿和員嶠兩座神山的六條鰲魚被龍伯國巨人釣去了,它們為此就失去了依靠,漂流到北極,沉沒在大海裡。 這一場意想不到的災禍使世上五座神山只剩下三座,即方壺、瀛洲、蓬萊三島了。 神山的仙人們為之也驚恐萬分。不知何日龍伯再來釣鼇,連這剩下的三座神山也保不住。 這事,天帝也知道了。天帝非常惱怒,馬上運用神力,削減龍伯國的疆土使它變窄。 縮小龍伯人的身軀,使它短小。 據說,到了伏羲神農時代,龍伯國人身量還有好幾十丈長呢。不過,龍伯國國民從此再也沒有神力來歸墟釣鼇,終於使海上三神山和九條鰲魚保留下來。

五.觀世音菩薩降伏東海鰲魚
因東海鰲魚有害,海邊的居民不能安居樂業,觀世音菩薩就化身為漁人,前去降鰲,以救眾生,於是就有了鰲頭觀音的法相。

六.鰲魚-鰲魚與地震
在科學不發達的過去,人們對地震發生的原因,常常藉助於神靈的力量來解釋。 在中國,民間普遍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說,他們說地底下住著一條大鰲魚,時間長了,大鰲魚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鰲魚一翻身,大地便會顫動起來。
資料來源:
http://www.hudong.com/wiki/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7.htm


七.鰲魚-文化符號轉換

鰲魚彩繪玻璃窗
設計理念
1.鰲魚生性好吞火舌,所以大多用來作寺廟的雀替和屋脊的裝飾題材,以傳統防火的觀念,來作彩繪玻璃窗。

2.之前作過的鰲魚花燈在晚上看起來很像彩繪玻璃,引起我的設計動機。

3.台灣人最擅長中西合併,不知道我這樣的設計是否具有台味!!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傳播符號學理論第三章 傳播、意義與符號

傳播符號學理論第五章 意義

符號學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