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符號學理論第六章 符號學與應用
一.以系譜軸、規範、毗鄰軸、歧異來解析一首詩:〈一個悲傷以前〉
(一)規範與岐異
1.規範(norms)
(1)一種行為或評價在統計上的平均模式。
(2)可預期的、接近慣例的。
(3)規範與岐異之間的界線恆常在移動,並且是往中間移動。
(二)系譜軸與毗鄰軸
「一個…以前」這個毗鄰軸,其中間缺字的系譜軸應有下列特性:
1.用以度量時間
2.形容規律發生的事
3.可數的
而「悲傷」對三個特性皆屬異常,於是有了一組全新的意義;符號學上的分析可瞭解被破壞的常規是什麼,被破壞到什麼程度,有什麼效果。
(三)換碼測驗
1.功能:
(1)找出系譜軸或毗鄰軸的各顯著特性。
(2)幫助定義其重要性。
2.技巧:更換毗鄰軸的一個元素,然後評估毗鄰軸的意義是否改變。
(四)錨(anchorage):圖片中的文字功能
1.固定浮動的符號義,解除符號不確定的恐懼。
2.命名(denomination)。
3.第二層次的優先解讀。
(五)優先解釋
其提供模型幫助我們把訊息中的可協商意義和社會結構(訊息和讀者都在其中各自運作)連了起來。
(六)1972派金提出人以三種基本意義體系(meaning systems)來解釋或反應他對自身所處社會情境的知覺。
1.優勢體系或優勢符碼
傳遞優勢價值,社會所期待的優先解讀。
2.從屬體系
呼應賀爾協商式符碼接受強勢價值,承認既存結構,但不排除隨時提出要求結構內某團體改進的可能。
3.急進體系
呼應賀爾對立符碼,解讀方式完全拒絕優勢觀點與社會價值。對立解碼者清楚什麼是社會所優先期待的,但視之為錯則全然拒絕。
(七)意義由社會決定
1.赫爾和派金
讀者如何與文本互動決定於讀者所屬社會地位。
2.莫利(Morly)
其實驗顯示讀者如何與文本互動取決於社會力量;例如:教育、職業、政治資源、地 區、宗教、家庭。
(一)規範與岐異
1.規範(norms)
(1)一種行為或評價在統計上的平均模式。
(2)可預期的、接近慣例的。
(3)規範與岐異之間的界線恆常在移動,並且是往中間移動。
(二)系譜軸與毗鄰軸
「一個…以前」這個毗鄰軸,其中間缺字的系譜軸應有下列特性:
1.用以度量時間
2.形容規律發生的事
3.可數的
而「悲傷」對三個特性皆屬異常,於是有了一組全新的意義;符號學上的分析可瞭解被破壞的常規是什麼,被破壞到什麼程度,有什麼效果。
(三)換碼測驗
1.功能:
(1)找出系譜軸或毗鄰軸的各顯著特性。
(2)幫助定義其重要性。
2.技巧:更換毗鄰軸的一個元素,然後評估毗鄰軸的意義是否改變。
(四)錨(anchorage):圖片中的文字功能
1.固定浮動的符號義,解除符號不確定的恐懼。
2.命名(denomination)。
3.第二層次的優先解讀。
(五)優先解釋
其提供模型幫助我們把訊息中的可協商意義和社會結構(訊息和讀者都在其中各自運作)連了起來。
(六)1972派金提出人以三種基本意義體系(meaning systems)來解釋或反應他對自身所處社會情境的知覺。
1.優勢體系或優勢符碼
傳遞優勢價值,社會所期待的優先解讀。
2.從屬體系
呼應賀爾協商式符碼接受強勢價值,承認既存結構,但不排除隨時提出要求結構內某團體改進的可能。
3.急進體系
呼應賀爾對立符碼,解讀方式完全拒絕優勢觀點與社會價值。對立解碼者清楚什麼是社會所優先期待的,但視之為錯則全然拒絕。
(七)意義由社會決定
1.赫爾和派金
讀者如何與文本互動決定於讀者所屬社會地位。
2.莫利(Morly)
其實驗顯示讀者如何與文本互動取決於社會力量;例如:教育、職業、政治資源、地 區、宗教、家庭。
留言